在當今社會,食品安全問題愈發受到人們的關注。從農田到餐桌,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存在潛在的風險,如農藥殘留、獸藥殘留、重金屬超標、非法添加劑等,這些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。為了有效應對這些挑戰,多參數食品安全檢測儀應運而生,它如同一位忠誠的科技衛士,為我們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。
工作原理:多種技術的協同作戰
多參數食品安全檢測儀的工作原理并非單一模式,而是融合了多種先進的檢測技術,以應對不同類型的檢測參數。其中,最-常用的包括分光光度法、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、酶聯免疫吸附技術等,這些技術如同不同的 “武-器",各司其職又協同配合。
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特性。當樣品中的目標物質與特定試劑反應后,會生成具有特定顏色的化合物,且顏色深淺與物質濃度成正比。檢測儀中的光源發出特定波長的光,透過反應后的樣品溶液,光電傳感器測量光的透過率或吸光度。通過與標準溶液的吸光度對比,依據朗伯 - 比爾定律,就能計算出樣品中目標物質的濃度。比如檢測蔬菜中的農藥殘留時,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會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,而膽堿酯酶與底物反應會產生有色物質,利用分光光度法可通過檢測顏色變化來確定農藥殘留量。
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則利用了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反應。在檢測試紙條上,預先包被了針對目標物質的抗體或抗原。當樣品滴加到試紙條上后,隨著層析液的流動,樣品中的目標物質與膠體金標記的抗體結合,形成復合物。當復合物移動到檢測區時,會與包被的抗體再次結合,形成肉眼可見的紅色條帶。條帶的顏色強度或出現與否,能快速判斷樣品中是否含有目標物質及大致含量。這種技術在檢測瘦肉精、蘇-丹紅等非法添加劑時,能在幾分鐘內得出結果。
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同樣基于免疫反應,它將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與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合。先將抗原或抗體包被在酶標板上,加入樣品和酶標記的抗體,經過孵育和洗滌,只有特異性結合的復合物會留在板上。再加入酶的底物,底物在酶的催化下發生顯色反應,通過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,從而確定目標物質的含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