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糧食儲藏與加工行業,脂肪酸值是判斷谷物品質的核心指標。我國《糧食儲存品質判定規則》明確規定,玉米脂肪酸值≤50mgKOH/100g為宜存標準,超標則需盡快輪換。傳統手工滴定法需人工判斷終點,誤差可達±5mgKOH/100g,而全自動脂肪酸值測定儀通過機器視覺與化學滴定融合技術,將檢測精度提升至±0.5mgKOH/100g,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“科技利器"。
技術亮點:專為糧食場景優化
抗干擾設計:針對谷物樣品易產生沉淀的特點,儀器采用超聲波輔助溶解技術,確保酸性物質完-全釋放;同時,密封式反應腔防止揮發性成分流失,提升檢測穩定性。
智能校準功能:內置標準樣品庫,可自動識別小麥、稻谷、玉米等不同糧種的檢測參數,減少人工設置錯誤。
低成本運維:通過優化試劑配方,單次檢測成本降低至0.5元,僅為傳統方法的1/3,適合基層糧庫大規模推廣。
應用成效:從“經驗判斷"到“數據驅動"
中儲糧系統應用:某儲備庫部署該儀器后,糧食入庫檢測效率從200噸/天提升至800噸/天,脂肪酸值超標糧發現率提高40%,年減少損失超千萬元。
科研創新支撐:在某小麥儲藏研究中,儀器連續監測12個月脂肪酸值變化,揭示了溫度、濕度對品質的影響規律,為優化儲藏工藝提供數據支持。
國際標準對接:儀器檢測結果獲國際谷物科技協會(ICC)認可,助力我國糧食出口企業突破技術貿易壁壘。
社會價值:端牢“中國飯碗"的科技底氣
全自動脂肪酸值測定儀的普及,不僅提升糧食檢測效率,更推動行業向“精準儲糧"轉型。據統計,全國糧庫應用該技術后,年減少糧食損耗約300萬噸,相當于為1000萬人口提供一年口糧,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注入強勁科技動能。